欢迎访问南京乡村振兴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三会首页
三会概况
文件通知
资讯动态
政策法规
乡村振兴
专项公示
经验交流
爱心企业
牵线搭桥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资讯动态
/ 本地资讯
村企共建面貌新
供稿:本站|发布时间:2017/04/07
浦口区星甸街道石村村是革命老区,与安徽和县的石杨、香泉相接壤,全村总面积8.89平方公里,辖19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4624.5亩,总户数为1153户、总人口为4285人、总劳动力2242人。2008年以来,该村集体经济由45万元增加到2014年626万元;人均收入由6000元增加到2014年18500元。同时还分别荣获了南京市文明村镇、南京市卫生村、江苏省康居示范村、江苏省文明村创建先进单位、江苏省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家庭教育示范社区等多个荣誉。这累累硕果得益于省、市老区开发促进会的多次关心和指导,得益于“村企共建”融合互动显活力。 一、突出产业项目促增收 2008年以来,南京鼎业集团先后投资508万元帮助该村大力发展高效农业,以潮湾组为中心,从实际出发,合理布局山、水、田、林、路,改造了农田455亩,建造了沙石路8.5公里,修建了三道桥和坝闸,改造了泵站2座,清淤了河流长达3公里,完善了农业基础设施,经过规模化、标准化整治后,以此为基础向周边4个村民组扩展,建起了占地2750亩的驷马山高效农业示范园,在园区内以绿草香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龙头,实施了高产水稻、小麦等一系列新品种种植、试验和推广,为浦口区发展高效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同时2010年还引来了南京华卤集团实业有限公司先后投资600万元,建成了华东地区最大的种鹅养殖基地,带动了浦口区及周边地区养殖业发展。此外,利用招商招来了一些投资者,开展种植特色蔬菜874亩、优质茶园800亩,总投资达1500元。突出项目带动,不仅壮大了村级经济的发展总量,还为一些农民低收入户提供了劳务收入、学习技术、开展创业的机遇。去年该村集体经济收入达626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8500元,21户农民低收入户劳务收入达3万元,实现了基本脱贫。 二、突出民营经济促发展 鼎业集团创始人陈脉林是石村人,创业致富成为富商后,开展“村企共建”反哺家乡公益活动,带动了石村一批知识青年在创业中发展,在发展中创业。该村高中毕业的村民马力,2009年自主开发研制新材料鱼浮产品销往韩国、新加坡等东南亚市场,并创办鱼浮材料制造厂,带动了该村30多个农民就业增加收入。目前该村现有喷塑厂、服装加工、粮油加工、副食品加工等7家个体企业,年产值1220万元,为本村提供富余劳动力就业60多人,使一批农村妇女就业不离村赚钱又顾家。同时,近年来该村还利用了边区农副产品交易集散地中心和每月有12个集市交易即“赶集”这一特殊区位优势,在鼎业集团投资300万帮扶下,改扩建了占地0.4公顷,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有74个摊位钢筋塑瓦结构农贸市场,使该村67户工商业主在此买卖经营,年贸易额达670万,确保了该村集体经济每年获得45万元的物业收入。此外,近年来由石村人组成的六个工程建筑队,在安徽市场打拼,年产值6300万元,为170位村民就业增收建立了一个稳固平台。 三、突出公益事业促惠民 从2008年以来,南京鼎业集团累计投入资金1700万元,为该村开展了以新建村委会办公大楼、村卫生室、农民科技文化服务中心、健身休闲广场、村组水泥道路等为主体的固本强基、村容整治、道路通达、社区中心、兴农富民的新农村五大工程建设,激活了“三农”发展“一盘棋”,这种“村企共建”新农村模式得到了省市领导高度评价,使该村2010年成为南京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近年来,该村以土地增减挂钩以及万亩良田土地复垦为契机,加快推进村民居住向小区集中,全村拆迁安置了7个村民小组共280户住进了石村小区楼,使生活和居住条件都得到了彻底改善。目前该村合作医疗和养老保险覆盖率均为100%。由鼎业集团与村部联合买单,深受百姓欢迎。同时助学扶贫持续开展,每年为全村考入高中、大专院校贫困生全额资助学费和生活费,直到毕业全由鼎业集团提供解决,让重教助学成为风尚,近10年来涌现出了一批寒门弟子上金榜,成为全市闻名的“大学生”村庄。目前该村已毕业了30名大学本科生,有13人成为高级职称人才,其中高级政工师4人,大学教授2人,高级教师7人。在重教助学的同时还十分关注“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近年来该村利用科技文化服务中心为一些“留守儿童”设立了专门的阅览室、活动室和室外活动场所,并指定专人负责指导阅读、学习和活动,让其快乐成长,这种独创的做法引起了中央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2013年5月被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采访和报道。此外,村里每年还利用科技文化服务中心邀请省、市专家前来对本村农民进行2期技能培训。通过培训让其成为致富能手。如村民王德琴通过培训掌握了西瓜嫁接技术后,每年能育出无籽西瓜种苗供不应求,收入达15000元;村民施良才通过培训掌握了樱桃鸭养殖技术后,他的大棚肉鸭在周边市场成为“抢手货”每年收入达6万元,由贫困户变成了富裕户。 (浦口区“三会”星甸街道扶贫分会)
浦口区星甸街道石村村是革命老区,与安徽和县的石杨、香泉相接壤,全村总面积8.89平方公里,辖19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4624.5亩,总户数为1153户、总人口为4285人、总劳动力2242人。2008年以来,该村集体经济由45万元增加到2014年626万元;人均收入由6000元增加到2014年18500元。同时还分别荣获了南京市文明村镇、南京市卫生村、江苏省康居示范村、江苏省文明村创建先进单位、江苏省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家庭教育示范社区等多个荣誉。这累累硕果得益于省、市老区开发促进会的多次关心和指导,得益于“村企共建”融合互动显活力。 一、突出产业项目促增收 2008年以来,南京鼎业集团先后投资508万元帮助该村大力发展高效农业,以潮湾组为中心,从实际出发,合理布局山、水、田、林、路,改造了农田455亩,建造了沙石路8.5公里,修建了三道桥和坝闸,改造了泵站2座,清淤了河流长达3公里,完善了农业基础设施,经过规模化、标准化整治后,以此为基础向周边4个村民组扩展,建起了占地2750亩的驷马山高效农业示范园,在园区内以绿草香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龙头,实施了高产水稻、小麦等一系列新品种种植、试验和推广,为浦口区发展高效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同时2010年还引来了南京华卤集团实业有限公司先后投资600万元,建成了华东地区最大的种鹅养殖基地,带动了浦口区及周边地区养殖业发展。此外,利用招商招来了一些投资者,开展种植特色蔬菜874亩、优质茶园800亩,总投资达1500元。突出项目带动,不仅壮大了村级经济的发展总量,还为一些农民低收入户提供了劳务收入、学习技术、开展创业的机遇。去年该村集体经济收入达626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8500元,21户农民低收入户劳务收入达3万元,实现了基本脱贫。 二、突出民营经济促发展 鼎业集团创始人陈脉林是石村人,创业致富成为富商后,开展“村企共建”反哺家乡公益活动,带动了石村一批知识青年在创业中发展,在发展中创业。该村高中毕业的村民马力,2009年自主开发研制新材料鱼浮产品销往韩国、新加坡等东南亚市场,并创办鱼浮材料制造厂,带动了该村30多个农民就业增加收入。目前该村现有喷塑厂、服装加工、粮油加工、副食品加工等7家个体企业,年产值1220万元,为本村提供富余劳动力就业60多人,使一批农村妇女就业不离村赚钱又顾家。同时,近年来该村还利用了边区农副产品交易集散地中心和每月有12个集市交易即“赶集”这一特殊区位优势,在鼎业集团投资300万帮扶下,改扩建了占地0.4公顷,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有74个摊位钢筋塑瓦结构农贸市场,使该村67户工商业主在此买卖经营,年贸易额达670万,确保了该村集体经济每年获得45万元的物业收入。此外,近年来由石村人组成的六个工程建筑队,在安徽市场打拼,年产值6300万元,为170位村民就业增收建立了一个稳固平台。 三、突出公益事业促惠民 从2008年以来,南京鼎业集团累计投入资金1700万元,为该村开展了以新建村委会办公大楼、村卫生室、农民科技文化服务中心、健身休闲广场、村组水泥道路等为主体的固本强基、村容整治、道路通达、社区中心、兴农富民的新农村五大工程建设,激活了“三农”发展“一盘棋”,这种“村企共建”新农村模式得到了省市领导高度评价,使该村2010年成为南京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近年来,该村以土地增减挂钩以及万亩良田土地复垦为契机,加快推进村民居住向小区集中,全村拆迁安置了7个村民小组共280户住进了石村小区楼,使生活和居住条件都得到了彻底改善。目前该村合作医疗和养老保险覆盖率均为100%。由鼎业集团与村部联合买单,深受百姓欢迎。同时助学扶贫持续开展,每年为全村考入高中、大专院校贫困生全额资助学费和生活费,直到毕业全由鼎业集团提供解决,让重教助学成为风尚,近10年来涌现出了一批寒门弟子上金榜,成为全市闻名的“大学生”村庄。目前该村已毕业了30名大学本科生,有13人成为高级职称人才,其中高级政工师4人,大学教授2人,高级教师7人。在重教助学的同时还十分关注“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近年来该村利用科技文化服务中心为一些“留守儿童”设立了专门的阅览室、活动室和室外活动场所,并指定专人负责指导阅读、学习和活动,让其快乐成长,这种独创的做法引起了中央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2013年5月被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采访和报道。此外,村里每年还利用科技文化服务中心邀请省、市专家前来对本村农民进行2期技能培训。通过培训让其成为致富能手。如村民王德琴通过培训掌握了西瓜嫁接技术后,每年能育出无籽西瓜种苗供不应求,收入达15000元;村民施良才通过培训掌握了樱桃鸭养殖技术后,他的大棚肉鸭在周边市场成为“抢手货”每年收入达6万元,由贫困户变成了富裕户。
(浦口区“三会”星甸街道扶贫分会)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南京市乡村发展促进会、南京市革命老区经济开发促进会、南京市扶贫开发基金会苏ICP备202305528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