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京乡村振兴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微信图片_20240828155655.png

未标题-1.jpg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新四军一支队司令部旧址    

供稿:本站|发布时间:2017/04/12    

  1938年5月,为开展敌后游击战争,新四军第一支队在司令员陈毅、副司令员傅秋涛的率领下,于是月中旬从皖南岩寺地区出发,东进茅山抗日。5月28日,第一支队行至南陵。6月1日晚,新四军第一支队兵分3个纵队,从南陵出发,在湾沚附近越过敌人的铁路封锁线,2日晨,到达东门渡。3日,抵达宣高边境的狸头桥。当天夜晚,陈毅率领第一支队由狸头桥登船,渡过固城湖,于4日凌晨抵达高淳县城。
  第一支队到达高淳后,部队分驻在淳溪镇及其附近的东甘、肇倩、姜家、南塘、夹埂、大巷等村庄。司令部设在吴氏祠堂内,陈毅住在姜家姜铨先生家,一团副团长江渭清随团驻夹埂、政治处主任钟期光驻南塘六公屋。
  高淳是新四军一支队东进抗日,进入苏南地域的第一站。陈毅在高淳期间,积极开展党的统一战线工作。他在到达高淳的当天,就走访了国民党高淳县县长杨鼎侯,与他交谈了半天,向他询问抗战前地方政府的备战情况、日军占领高淳时的暴行以及惨遭日军烧杀、抢劫后的人民生活等情况,宣传新四军的宗旨和中国共产党的抗日统一战线政策、抗日的有利条件与光明前途。当陈毅谈到途经高淳沿湖各地的情景时,诙谐地说:“沿途老百姓有的四处逃跑,有的喊打日本鬼子,还有的叫停船查看。我们的战士高喊‘老乡们还要怕,我们是中国兵,是路过这里打日本鬼子的。’经过一再喊话,才消除了误会,安全到达了高淳县城。”由于陈毅学识渊博,气度宏伟,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杨县长答应为新四军的抗日救国多做些事情。随后,陈毅还走访了地方士绅赵愚山、陈安愚、孙旭东、陈紫垣等。
  6月5日上午,国民党高淳县政府在镇西东平殿广场召开抗日救国民众动员大会,参加大会的有工人、农民、商人、学生、老师等各界人士4000多人。陈毅应邀在会上发表3个多小时的演说,宣传国内外形势,宣传党的国共合作、团结抗日的主张,号召军民各界共同抗日。一支队战地服务团人员则纷纷走上街头,开展抗日宣传活动。张贴布告、书写标语发表演讲,演出活报剧《放下你的鞭子》、《活捉肖白龙》等宣传抗日救国。同时,陈毅还深入农家了解民情,开展社会调查。当他得知苏南的六月是夏收夏种的黄金季节,如不及时抢种、将会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即亲自主持召开干部会议,布置部队帮助农民抢收抢种,并身体力行。广大指战员三五成群,帮助群众收割麦子、油菜,耕耙田地,车水插秧,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6月7日,陈毅告别高淳民众,率部继续东进。国民党县长杨鼎侯亲自带领政府官员和地方士绅,赶至石臼湖畔的大葑桥送行。陈毅在高淳期间曾激情满怀,提笔疾书,写下了《东征初抵高淳》的壮丽诗篇。
  新四军一支队司令部旧址位于高淳区淳溪镇当铺巷78号吴氏祠堂内。南为固城湖官溪河,北靠高淳历史文化街区—高淳老街,是一处留存完整的清中期古建筑。其四周均是清代古民居与商铺,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新四军一支队司令部旧址1982年3月被江苏省人民政府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现为江苏省和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南京市党史教育基地。

附:《东征初抵高淳》
陈 毅
波光荡漾水纹平,河汊沟渠纵复横。
扁舟容与人如画,抗战军中味太平。

堤柳低垂晚照斜,农家夜饭话桑麻。
兵船初过群疑寇。及见亲人笑语哗。

江东风物未曾谙,梦寐吴天廿载前。
此日一帆凭顾盼,重山复水是江南。

芦苇丛中任我行,星星渔火水中明。
步哨呼觉征人起,欣然夜半到高淳。

 

 

(高淳区老促会供稿)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南京市乡村发展促进会、南京市革命老区经济开发促进会、南京市扶贫开发基金会
苏ICP备2023055283号-1

关注


gh_d5bf5e97c38c_25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