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京乡村振兴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微信图片_20240828155655.png

未标题-1.jpg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桃花岛的变迁    

供稿:本站|发布时间:2017/04/11    

  

  桃花岛,因万亩桃园而得名,坐落在六合西北丘陵山区的竹镇镇境内的坨子山,原来这里一片荒山秃岭,地广人稀,现在却成了风景如画,游人如织的名胜风景区。
  桃花岛所在的原送驾乡是六合地区中共党组织和抗日民主政府的发源地。早在1939年,新四军五支队政治部主任方毅,司令员罗炳辉先后率部进驻六合竹镇地区,同年年底,就在桃花岛(坨子山)所在的送驾乡建立了中共党支部,第二年初即建立了中共六合县工委、六合县抗日民主政府,以及“竹镇市抗日民主政府”。到下半年,六合全县以竹镇为中心,各区相继建立了区委、区政府,领导六合人民与日伪军展开了殊死搏斗,新四军进驻六合的第一仗,就发生在竹镇的老古墩,1939年12月28日,新四军五支队司令员罗炳辉亲自指挥十五团一营,在老古墩伏击日寇,毙伤敌寇60余人,大获全胜,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1940年9月7日,新四军四支队十四团三营利用竹镇盘山的有利地形,伏击日寇扫荡的指挥机关,三营指挥员以一人一杆步枪、十来发子弹、两枚土造手榴弹,与日军的飞机、大炮激战5个多小时,毙伤日伪军60多人,这是新四军驻六合后的首战告捷,也是日寇侵占六合后遭到首次沉重打击。
  竹镇地区是南京市偏远的穷乡僻壤,也是南京唯一的老少边穷地区。改革开放以来,竹镇镇党委和政府,带领老区人民,发扬艰苦奋斗的老区传统,大战小城镇建设,猛攻大农业开发,使竹镇革命老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镇的穷山恶水、荒岗薄地经过整治和开发,都成了“聚宝盆”、“金资源”。
  竹镇目前初步形成了现代大农业的基本框架,包括以永鸿巴布洛生态谷、远望万亩富硒大米种植专业基地为主体的9.6万亩农业种植业;以江苏省农科院动物科学基地为主体的万头猪、羊、免养殖场的禽牧业;以桃花岛万亩桃园为主体的1.3万亩鲜桃、4.1万亩彩叶苗木、1万亩板粟、1000亩黄玉梨、3500亩葡萄、1300亩薄壳山核桃、1000亩茶叶等经济林果业等。这不仅促进了农业的协调发展、提高了农业的综合效益,同时也为乡村旅游提供了浏览、观光、休闲、养生、体验等丰富多彩的新的旅游资源。桃花岛及大泉农家乐专业村,成了都市人最理想的休闲、游览、采摘的“世外桃园”。在与安徽交界的止马岭大泉湖67平方公里区域内,山水相连,森林茂密,天然氧吧,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是“江苏省空气质量标准对照区”,如今已开发成止马岭--大泉湖风景区。
  在小城镇建设中保留原貌的老街上,竹镇市抗日民主政府旧址、邓子恢旧居、新四军第一派出所等已成为红色旅游的景点,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的基地。清真女学、清真寺等,也成了民族风情的旅游景点。如今的竹镇镇再也不是偏僻的穷乡僻壤了,四条高等级公路纵横交叉,贯穿镇区,全镇灰色化道路四通八达,1小时内可直达南京市中心,年接待游客已突破120万人,随着自然资源的全面开发利用,全镇的经济迅猛发展,农民收入快速增长,2013年全镇农民人均收入已达15503元。竹镇镇已成为国家级生态镇、江苏省百家名镇、江苏省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南京市统筹城乡发展先导试点镇。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南京市乡村发展促进会、南京市革命老区经济开发促进会、南京市扶贫开发基金会
苏ICP备2023055283号-1

关注


gh_d5bf5e97c38c_25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