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京乡村振兴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三会首页
三会概况
文件通知
资讯动态
政策法规
乡村振兴
专项公示
经验交流
爱心企业
牵线搭桥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乡村振兴
/ 产业帮扶
多措并举 促进低收入农户持续增收
供稿:本站|发布时间:2017/04/07
2015年, 浦口区农业局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为引领,以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为抓手,突出抓好经济薄弱村帮扶和低收入农户增收工作。在25个经济薄弱村和10个欠发达村帮扶中我们注重强支撑、增活力、重引导;在促进低收入农户增收工作上,强化多措并举、强化机制约束、强化财政引导;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区人均年收入6500元以下的546户(1542人)低收入农户脱贫率达91%以上。 主要做法:一是开展输血扶贫。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完善领导干部联系点、深化网格化管理、实施综合帮扶的意见》,区农业局援助永宁街道东葛社区20万元资金支持村级经济发展和村庄绿化。局机关和职能站所党员干部与江浦街道火药洲社区、永宁街道东葛社区的特困农户、贫困农户开展结对帮扶。二是开展科技扶贫。区农业局驻永宁街道大桥社区党代表工作室的5名党代表,结合自身技术优势,开展技术培训、技术指导,收到很好的效果。积极开展与南京市农科所对结,进一步推进挂(县)区强农富民工程,培植桥林街道西山村、勤丰村、星甸街道高庙村、九华村、王村村等重点示范村,指导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示范与推广,指导科技示范户200个。加大对经济薄弱村帮扶工作,配合市畜禽所、水科所和市推广站在星甸解放桥社区、永宁大桥社区和青山社区分别开展了山猪的杂交利用与推广、太湖一号青虾繁育与推广、水稻高产高效示范方建设等科技帮扶对接。在永宁街道大桥、友联、青山和桥林街道林山村等薄弱村实施水稻等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永宁青山水稻片核心方平均亩产达810公斤,刷新我区水稻单产历史记录。三是新型主体带动帮扶。全区75家农业龙头企业带动10.2万户农民增收;全区557家家庭农场经营面积11.34万亩,规模经营比重达34.43%,全区家庭农场中家庭从业人员达1010人、常年雇工423人、季节性用工12207人次、带动了周边农户就业。区农业局充分发挥马涛种植、稻丰农机、宝文农机等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作用,在桥林街道林山村、永宁街道友联村、星甸街道解放桥等薄弱村实施10038亩以“十个统一”为主要内容的水稻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克服一家一户分散管理劳力不及时、技术不到位、措施不落实等弊端,实现水稻产量比周边田块平均增13.6%,平均亩节本增收327元,初步实现了水稻标准化生产和水稻种植最后“一公里”问题,得到了市政府领导的肯定。南京相知秸秆专业合作社,以桥林街道福音社区为基地,开展秸秆回收和综合利用,为三六九养殖专业合作社的5000只湖羊提供近一年的饲料,合作社通过秸秆回收为社员年亩增收350元。四是农业和旅游融合发展带动。加快星甸后圩现代农业园和永宁三合圩渔业精品园区建设,有力地带动了后圩、友联和青山等薄弱村的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雨发生态园解决当地汤泉街道大黄、龙井等薄弱村农民就业500余人,带动周边万亩以上面积和3200余户农民从事种植 业和养殖业,农户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雨发生态园举办了首届农业嘉年华和快乐田园开园活动,共接待游客22.4万人次。在盘城落桥等薄弱村成功举办第五届盘城葡萄采摘节,共接待游客13万余人次,累计销售葡萄875万公斤,累计销售额1.09亿元。 2016年,浦口区农业局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关于扶贫攻坚的重要指示和全国扶贫工作会议以及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围绕“现代农业建设迈上新台阶”和“全面推进精准扶贫”、“让广大农民都过上幸福美满的好日子,一个都不能少,一户都不能落下”的新要求,加大扶贫攻坚力度,把扶贫工作扶到根上、扶到家庭。 一是强化政策扶持引领,激发农民创业活力。根据《浦口区农业产业化经营财政贴息资金管理办法》,区财政安排2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创建。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促进我区农业生产经营向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和社会化发展。区财政安排1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家庭农场示范创建,开展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家庭农场+龙头企业新型组织模式试点,带动农民就业和农户增收。强化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力度,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程度提高4-6个百分点,逐步培养一批有文化、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民职业经理人,使之成为未来农业发展的主导力量,解决未来高度城镇化以后“谁来种地”的担忧。 二是强化新型经营主体作用,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1)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贯彻落实“中办发〔2014〕61号”和“苏办发〔2015〕3号”文件精神,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有序流转,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健康发展。按照种植业100-300亩的标准,探索蔬菜、畜牧、水产等种养殖适度规模的面积。(2)开展全程社会化服务。适应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的需求,重点在水稻生产全过程、病虫害防治、秸秆沼气工程等方面开展全程社会化服务,探索“如何种地”等问题,解决低收入农户从事农业生产无劳动能力的困境。 三是强化整村推进带动,增强薄弱村“造血”功能。以项目帮扶为重点,努力增强薄弱村“造血”功能。(1)发展农家乐。结合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和葡萄庄园、九华茶坊、水墨大埝、 山贡里人家等“十颗珍珠”打造,提档升级联合、九华、大埝、落桥等农家乐专业村,打造农家乐经营户,促进农民增收。(2)推进农业园区建设。重点抓好星甸后圩万亩现代渔业示范区建设,逐步将其打造成集生态、生产、生活、旅游、观光等功能于一体的全省一流的现代渔业示范园;着力抓好永宁三合圩渔业精品园区建设,将其打造成新品种、新模式推广、现代先进设施装备渔业的示范区;推进雨发生态园提档升级,力争举办和承办更多大型活动,持续成为水准一流、特色彰显、内涵丰富、带动力强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重点区。(3)促进农业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挥雨发生态园、盘城葡萄园、永宁荷花园等新型主体作用,办好浦口第六届盘城葡萄采摘节、永宁荷花节和“夏之韵”休闲农业游活动,做响休闲农业“春之华”、“夏之韵”、“秋之实”精品游市场品牌,扩大“望月海棠、麦浦樱花、联合荷花、张圩油菜”等原有赏花系列的品牌效应,促进低收入农户村整村推进。(4)发展家庭农场。积极扶持汤泉六诚、永宁开平和建华等规模健康养殖,打造星甸、桥林草鸡产业带。在经济薄弱村和欠发达村大力扶持开平、高宗宝、黄庄、孔照翠、池志涛等示范性家庭农场的发展,带动低收入农户增收。 四是强化科技扶贫,促进低收入农户增收。深入推进科技创业行动,加快现代农业科技在经济薄弱村和欠发达村的推广应用。(1)开展科技对接帮扶。扎实推进挂(县)区强农富民工程,促进农业先进技术的运用。与省市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农技推广部门加强合作,加大对经济薄弱村科技帮扶力度。(2)开展高产增效创建。重点在经济薄弱村实施万亩高产增效创建活动,提高农民收入。(3)加大技术培训力度。大力开展农业科技入户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使每个有条件的低收入农户掌握1至2项实用技术,至少参与1项养殖、种植、林下经济、花卉苗木培育、设施农业等增收项目。(4)大力发展农业电子商务。区财政投入100万以上的配套资金,扶持发展农业企业、家庭农场、示范大户、合作社创建特色农产品网站,支持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农户发展农业电子商务,促进农民增收。 (浦口区农业局)
2015年, 浦口区农业局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为引领,以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为抓手,突出抓好经济薄弱村帮扶和低收入农户增收工作。在25个经济薄弱村和10个欠发达村帮扶中我们注重强支撑、增活力、重引导;在促进低收入农户增收工作上,强化多措并举、强化机制约束、强化财政引导;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区人均年收入6500元以下的546户(1542人)低收入农户脱贫率达91%以上。 主要做法:一是开展输血扶贫。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完善领导干部联系点、深化网格化管理、实施综合帮扶的意见》,区农业局援助永宁街道东葛社区20万元资金支持村级经济发展和村庄绿化。局机关和职能站所党员干部与江浦街道火药洲社区、永宁街道东葛社区的特困农户、贫困农户开展结对帮扶。二是开展科技扶贫。区农业局驻永宁街道大桥社区党代表工作室的5名党代表,结合自身技术优势,开展技术培训、技术指导,收到很好的效果。积极开展与南京市农科所对结,进一步推进挂(县)区强农富民工程,培植桥林街道西山村、勤丰村、星甸街道高庙村、九华村、王村村等重点示范村,指导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示范与推广,指导科技示范户200个。加大对经济薄弱村帮扶工作,配合市畜禽所、水科所和市推广站在星甸解放桥社区、永宁大桥社区和青山社区分别开展了山猪的杂交利用与推广、太湖一号青虾繁育与推广、水稻高产高效示范方建设等科技帮扶对接。在永宁街道大桥、友联、青山和桥林街道林山村等薄弱村实施水稻等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永宁青山水稻片核心方平均亩产达810公斤,刷新我区水稻单产历史记录。三是新型主体带动帮扶。全区75家农业龙头企业带动10.2万户农民增收;全区557家家庭农场经营面积11.34万亩,规模经营比重达34.43%,全区家庭农场中家庭从业人员达1010人、常年雇工423人、季节性用工12207人次、带动了周边农户就业。区农业局充分发挥马涛种植、稻丰农机、宝文农机等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作用,在桥林街道林山村、永宁街道友联村、星甸街道解放桥等薄弱村实施10038亩以“十个统一”为主要内容的水稻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克服一家一户分散管理劳力不及时、技术不到位、措施不落实等弊端,实现水稻产量比周边田块平均增13.6%,平均亩节本增收327元,初步实现了水稻标准化生产和水稻种植最后“一公里”问题,得到了市政府领导的肯定。南京相知秸秆专业合作社,以桥林街道福音社区为基地,开展秸秆回收和综合利用,为三六九养殖专业合作社的5000只湖羊提供近一年的饲料,合作社通过秸秆回收为社员年亩增收350元。四是农业和旅游融合发展带动。加快星甸后圩现代农业园和永宁三合圩渔业精品园区建设,有力地带动了后圩、友联和青山等薄弱村的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雨发生态园解决当地汤泉街道大黄、龙井等薄弱村农民就业500余人,带动周边万亩以上面积和3200余户农民从事种植 业和养殖业,农户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雨发生态园举办了首届农业嘉年华和快乐田园开园活动,共接待游客22.4万人次。在盘城落桥等薄弱村成功举办第五届盘城葡萄采摘节,共接待游客13万余人次,累计销售葡萄875万公斤,累计销售额1.09亿元。 2016年,浦口区农业局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关于扶贫攻坚的重要指示和全国扶贫工作会议以及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围绕“现代农业建设迈上新台阶”和“全面推进精准扶贫”、“让广大农民都过上幸福美满的好日子,一个都不能少,一户都不能落下”的新要求,加大扶贫攻坚力度,把扶贫工作扶到根上、扶到家庭。 一是强化政策扶持引领,激发农民创业活力。根据《浦口区农业产业化经营财政贴息资金管理办法》,区财政安排2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创建。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促进我区农业生产经营向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和社会化发展。区财政安排1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家庭农场示范创建,开展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家庭农场+龙头企业新型组织模式试点,带动农民就业和农户增收。强化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力度,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程度提高4-6个百分点,逐步培养一批有文化、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民职业经理人,使之成为未来农业发展的主导力量,解决未来高度城镇化以后“谁来种地”的担忧。 二是强化新型经营主体作用,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1)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贯彻落实“中办发〔2014〕61号”和“苏办发〔2015〕3号”文件精神,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有序流转,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健康发展。按照种植业100-300亩的标准,探索蔬菜、畜牧、水产等种养殖适度规模的面积。(2)开展全程社会化服务。适应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的需求,重点在水稻生产全过程、病虫害防治、秸秆沼气工程等方面开展全程社会化服务,探索“如何种地”等问题,解决低收入农户从事农业生产无劳动能力的困境。 三是强化整村推进带动,增强薄弱村“造血”功能。以项目帮扶为重点,努力增强薄弱村“造血”功能。(1)发展农家乐。结合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和葡萄庄园、九华茶坊、水墨大埝、 山贡里人家等“十颗珍珠”打造,提档升级联合、九华、大埝、落桥等农家乐专业村,打造农家乐经营户,促进农民增收。(2)推进农业园区建设。重点抓好星甸后圩万亩现代渔业示范区建设,逐步将其打造成集生态、生产、生活、旅游、观光等功能于一体的全省一流的现代渔业示范园;着力抓好永宁三合圩渔业精品园区建设,将其打造成新品种、新模式推广、现代先进设施装备渔业的示范区;推进雨发生态园提档升级,力争举办和承办更多大型活动,持续成为水准一流、特色彰显、内涵丰富、带动力强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重点区。(3)促进农业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挥雨发生态园、盘城葡萄园、永宁荷花园等新型主体作用,办好浦口第六届盘城葡萄采摘节、永宁荷花节和“夏之韵”休闲农业游活动,做响休闲农业“春之华”、“夏之韵”、“秋之实”精品游市场品牌,扩大“望月海棠、麦浦樱花、联合荷花、张圩油菜”等原有赏花系列的品牌效应,促进低收入农户村整村推进。(4)发展家庭农场。积极扶持汤泉六诚、永宁开平和建华等规模健康养殖,打造星甸、桥林草鸡产业带。在经济薄弱村和欠发达村大力扶持开平、高宗宝、黄庄、孔照翠、池志涛等示范性家庭农场的发展,带动低收入农户增收。 四是强化科技扶贫,促进低收入农户增收。深入推进科技创业行动,加快现代农业科技在经济薄弱村和欠发达村的推广应用。(1)开展科技对接帮扶。扎实推进挂(县)区强农富民工程,促进农业先进技术的运用。与省市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农技推广部门加强合作,加大对经济薄弱村科技帮扶力度。(2)开展高产增效创建。重点在经济薄弱村实施万亩高产增效创建活动,提高农民收入。(3)加大技术培训力度。大力开展农业科技入户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使每个有条件的低收入农户掌握1至2项实用技术,至少参与1项养殖、种植、林下经济、花卉苗木培育、设施农业等增收项目。(4)大力发展农业电子商务。区财政投入100万以上的配套资金,扶持发展农业企业、家庭农场、示范大户、合作社创建特色农产品网站,支持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农户发展农业电子商务,促进农民增收。
(浦口区农业局)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南京市乡村发展促进会、南京市革命老区经济开发促进会、南京市扶贫开发基金会苏ICP备202305528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