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京乡村振兴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三会首页
三会概况
文件通知
资讯动态
政策法规
乡村振兴
专项公示
经验交流
爱心企业
牵线搭桥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乡村振兴
/ 产业帮扶
守护荒山 造福百姓
供稿:本站|发布时间:2017/04/07
——记南京花山现代园艺有限公司总经理马文 南京花山现代园艺有限公司地处风光旖旎的固城湖畔、花山之峦。这里山地资源丰富,发展绿色经济林果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但由于过去一度采石,其植被受到破坏,大片山地处于荒芜,土地资源优势长期未能得到充分保护、利用。十多年前,下岗职工马文,怀着一份创业激情,从县城来到此地承包荒山,进行林果开发。经过长年艰辛奋斗与拼搏,终于将那片山打造成一片绿洲,收获了成功的喜悦。期间,他更以其关爱和智慧奉献,引导和帮助周边农民发展果业,在带动农村中老年及妇女劳动力转移就业、增加收入的同时,也进一步带动了周边农户尤其是低收入农户实现了发展增收,赢得了村民点赞,马文因此也成为全省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 萌生创业梦 年轻时的马文,有很多抱负,总想干出一番自己的事业。起初在一家县属化工企业工作,后因其企业关停而失业。下岗后的他,去了一家外企干销售,还与他人合伙办过浴室、酒店,从中获得了第一桶金。不过对此他并未感到满足。因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与在扬州农学院任教的同学交谈中得知信息,可以与院校联合去农村创业。由此,他毅然作出选择,并拿出自己所有的积蓄,与扬州农学院合作,到花联承包了荒山,创办了自己现在的公司,注册资本500万元。承包荒山后,他第一次到村租了房子,请来修路工,采用机械推与人工,打通了上山的路;从多方争取支持,建成了山上的电力、通讯线路,通上了自来水。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进行了有效投入。接着,根据考察和专家指导,投入资金引进日本砂梨种苗及其栽培技术,种了300多亩梨树;引进优质茶叶种苗和草莓种苗,分别种植茶叶100多亩、草莓100多亩。由于品种优良、精心栽培和管理,很快有了收获。砂梨年亩产量已达到1500公斤左右,年总产量达25万多公斤,创年收入超过百万元,连续几年获得较好收益。2005年开始,他又组建了草莓脱毒种苗繁育中心,通过引进优质草莓种子进行种苗培育,在为农户提供系列服务的同时,又促进了公司的综合开发,提升了果园发展水平,使企业很快步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到目前,累计投入资金达2000多万元并已形成净资产,承包经营的荒山扩大到1700多亩,除果树生产还种了香樟、槠树等树木,绿化覆盖率达100%,昔日的荒山成了风景秀丽的绿色景区。 带动农民富 在马文果园,每年吸收踊跃进区打工的村民达数万人次之多。他们通过参加果树种植与管理等劳作,既分享了劳动愉悦,也分享了劳动成果,每年从公司获得的劳务报酬总额达七、八十万元,年人均超过4000元,最多的达万元。为提高他们的致富技能,每年通过组织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或邀请国外及省市农业高等院校园艺专家进区讲课,使村民从中获得信息、知识;同时为他们提供技术指导及优质种苗等系列服务,对带动村民勤劳致富提供了条件和机遇。固城镇花联村民张建军,原从事螃蟹养殖,因市场变化和灾害影响,一度效益不佳。后改种草莓,承包村上的两个钢架大棚,由马文提供种苗和技术服务,第一年就实现经营性收入7万多元,一举获得成功。目前,周边村民种植草莓的农户已扩大到30多户,种植面积达5000多亩,年亩均收入超过2万元。随着影响的扩大和互联网作用的发挥,马文培育的脱毒草莓种苗很快销到北京、上海、山东、内蒙、陕西、四川等地,赢得了外省种植农户的青睐。 形成产业园 马文果园,长期来坚持以基地为依托,以科技为支撑,以产业为重点,采取与省内农业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及国外园艺专家合作的形式,推动新品种引进、新技术推广,不断加快了优质经济林果在本地区的提速发展及资源利用率及其效益的提高。在砂梨种植上,通过引进、实践、摸索,近年总结出了能反映我国农情的果树棚架式栽培技术及操作规程。在种苗培育上,通过大胆尝试并先后组建、改造、更新草莓脱毒种苗组培中心,有效解决了草莓病虫害,提高了草莓优质率。目前由农业部立项支持新建的高标准种苗组培室已通过验收,使用面积达400平方米,且设备配套齐全,年组培能力达500万株。在果树管理技术上,注意消化、吸收外地的做法,并从实践中创新,取得了显著效果。近年仅在茶叶树枝修剪上采用的新方法,使春茶的采摘期比原来提前10~15天,为及早占领市场、提升效益争取了主动。在人才培养上,坚持引进和就地培养并重,尤其注重从大学生和具有实践经验的农民中培养选拔技术人员,较好地克服和解决了农村中专业人才短缺的现象。目前,公司现有专业技术人员23人,其中外聘专家、教授6人,科技人员和技术员17人,分别占其总数的26%和74%,并已挂“扬州大学研究生工作站”、“江苏省农科院试验示范基地”、“江苏省科普惠农服务站”的牌子,逐步形成了一个以“产学研”为一体的现代化园艺产业示范园。 (李云 功保 凡满 小梁)
——记南京花山现代园艺有限公司总经理马文
南京花山现代园艺有限公司地处风光旖旎的固城湖畔、花山之峦。这里山地资源丰富,发展绿色经济林果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但由于过去一度采石,其植被受到破坏,大片山地处于荒芜,土地资源优势长期未能得到充分保护、利用。十多年前,下岗职工马文,怀着一份创业激情,从县城来到此地承包荒山,进行林果开发。经过长年艰辛奋斗与拼搏,终于将那片山打造成一片绿洲,收获了成功的喜悦。期间,他更以其关爱和智慧奉献,引导和帮助周边农民发展果业,在带动农村中老年及妇女劳动力转移就业、增加收入的同时,也进一步带动了周边农户尤其是低收入农户实现了发展增收,赢得了村民点赞,马文因此也成为全省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
萌生创业梦
年轻时的马文,有很多抱负,总想干出一番自己的事业。起初在一家县属化工企业工作,后因其企业关停而失业。下岗后的他,去了一家外企干销售,还与他人合伙办过浴室、酒店,从中获得了第一桶金。不过对此他并未感到满足。因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与在扬州农学院任教的同学交谈中得知信息,可以与院校联合去农村创业。由此,他毅然作出选择,并拿出自己所有的积蓄,与扬州农学院合作,到花联承包了荒山,创办了自己现在的公司,注册资本500万元。承包荒山后,他第一次到村租了房子,请来修路工,采用机械推与人工,打通了上山的路;从多方争取支持,建成了山上的电力、通讯线路,通上了自来水。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进行了有效投入。接着,根据考察和专家指导,投入资金引进日本砂梨种苗及其栽培技术,种了300多亩梨树;引进优质茶叶种苗和草莓种苗,分别种植茶叶100多亩、草莓100多亩。由于品种优良、精心栽培和管理,很快有了收获。砂梨年亩产量已达到1500公斤左右,年总产量达25万多公斤,创年收入超过百万元,连续几年获得较好收益。2005年开始,他又组建了草莓脱毒种苗繁育中心,通过引进优质草莓种子进行种苗培育,在为农户提供系列服务的同时,又促进了公司的综合开发,提升了果园发展水平,使企业很快步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到目前,累计投入资金达2000多万元并已形成净资产,承包经营的荒山扩大到1700多亩,除果树生产还种了香樟、槠树等树木,绿化覆盖率达100%,昔日的荒山成了风景秀丽的绿色景区。
带动农民富
在马文果园,每年吸收踊跃进区打工的村民达数万人次之多。他们通过参加果树种植与管理等劳作,既分享了劳动愉悦,也分享了劳动成果,每年从公司获得的劳务报酬总额达七、八十万元,年人均超过4000元,最多的达万元。为提高他们的致富技能,每年通过组织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或邀请国外及省市农业高等院校园艺专家进区讲课,使村民从中获得信息、知识;同时为他们提供技术指导及优质种苗等系列服务,对带动村民勤劳致富提供了条件和机遇。固城镇花联村民张建军,原从事螃蟹养殖,因市场变化和灾害影响,一度效益不佳。后改种草莓,承包村上的两个钢架大棚,由马文提供种苗和技术服务,第一年就实现经营性收入7万多元,一举获得成功。目前,周边村民种植草莓的农户已扩大到30多户,种植面积达5000多亩,年亩均收入超过2万元。随着影响的扩大和互联网作用的发挥,马文培育的脱毒草莓种苗很快销到北京、上海、山东、内蒙、陕西、四川等地,赢得了外省种植农户的青睐。
形成产业园
马文果园,长期来坚持以基地为依托,以科技为支撑,以产业为重点,采取与省内农业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及国外园艺专家合作的形式,推动新品种引进、新技术推广,不断加快了优质经济林果在本地区的提速发展及资源利用率及其效益的提高。在砂梨种植上,通过引进、实践、摸索,近年总结出了能反映我国农情的果树棚架式栽培技术及操作规程。在种苗培育上,通过大胆尝试并先后组建、改造、更新草莓脱毒种苗组培中心,有效解决了草莓病虫害,提高了草莓优质率。目前由农业部立项支持新建的高标准种苗组培室已通过验收,使用面积达400平方米,且设备配套齐全,年组培能力达500万株。在果树管理技术上,注意消化、吸收外地的做法,并从实践中创新,取得了显著效果。近年仅在茶叶树枝修剪上采用的新方法,使春茶的采摘期比原来提前10~15天,为及早占领市场、提升效益争取了主动。在人才培养上,坚持引进和就地培养并重,尤其注重从大学生和具有实践经验的农民中培养选拔技术人员,较好地克服和解决了农村中专业人才短缺的现象。目前,公司现有专业技术人员23人,其中外聘专家、教授6人,科技人员和技术员17人,分别占其总数的26%和74%,并已挂“扬州大学研究生工作站”、“江苏省农科院试验示范基地”、“江苏省科普惠农服务站”的牌子,逐步形成了一个以“产学研”为一体的现代化园艺产业示范园。
(李云 功保 凡满 小梁)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南京市乡村发展促进会、南京市革命老区经济开发促进会、南京市扶贫开发基金会苏ICP备202305528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