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京乡村振兴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三会首页
三会概况
文件通知
资讯动态
政策法规
乡村振兴
专项公示
经验交流
爱心企业
牵线搭桥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资讯动态
/ 本地资讯
以强烈的使命感 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
供稿:本站|发布时间:2020/07/31
--区扶贫“三会”上半年工作综述 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扶贫“三会”关心指导下,区扶贫“三会”坚持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始终坚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忠诚践行“扶贫开发、帮扶济困,感恩建设老区、促进共同富裕”的宗旨。在统筹做好防控疫情的同时,坚持从实际出发,一手抓开发式扶贫,一手抓帮扶济困,充分发挥体制优势,依托金融信贷支持,依靠创业实体平台,扩大稳定性就业规模,拓展临时性就业岗位。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巩固“双扶双赢”成果。坚持依法依规做好公益募捐,管好用好财政贴息资金,按照把控风险的原则,确保区扶贫基金会基金保值增值。 认真学习上级有关会议(文件)精神,打赢脱贫攻坚战。通过学习、讲座、考察、走访等多种形式,认真学习全国“两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上下同心,脱贫攻坚,决战决胜。认真学习省、市扶贫“三会”理事会议精神和《2020年工作要点》,认真学习省扶贫“三会”苏扶贫(2020)7号文——6月11日省委副书记任振鹤在省扶贫“三会”走访调研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统一思想,突出重点,唯实创新,精准发力,打造特色。认真学习区委、区政府召开的全区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细化措施,主动协调,热情服务,多方联动,为全面完成年度脱贫攻坚各项目标任务努力工作。 精心组织防控疫情公益募捐,协调推进复工复产。自2月初以来,区扶贫“三会”坚持依靠党政统一领导,全社会积极参与,重点骨干企业支持的指导原则,做到不越位、不缺席、勇担当,积极响应省、市扶贫“三会”为防控疫情网上一起捐的号召,在全区扶贫系统,广泛动员部署防控疫情专项募捐工作,形成了全区扶贫系统工作人员带头捐,工作群、同学群、战友群、员工群、亲属群等各类微信群共同参与捐的喜人局面。自2月18日至3月5日,全区有5166人次参加防控疫情网上一起捐,捐赠善款共计33.503807万元。同时,按照省、市扶贫“三会”的部署要求,将所有捐赠善款全部用于奖励南京市、浦口区支援武汉抗击疫情一线的医务人员。协调推进复工复产,在疫情期间,积极帮助桥林街道马涛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排忧解难,2月24日,将2019年省、市扶贫“三会”联合开展的“99公益日”公开募捐的18.18万元汇到合作社,用于购置水稻耕种收机械、农机维修和农田沟渠涵闸配套设施建设。2月27日,区扶贫“三会”领导和桥林街道扶贫分会负责人专题研究项目建设推进和资金管理等相关事宜,努力使项目建设早日完成,发挥带动农户勤劳致富的积极作用。积极帮助神六机械公司、江苏佳汇公司等26家工商企业,在用工、流动资金及原辅材料供应等方面进行协调,为复工复产做好服务保障等工作。 广泛宣传动员,积极开展公益捐款。据统计,自2019年11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全区有23家企业(单位)向区扶贫“三会”捐款,捐款资金累计达198万元,为全区开发式扶贫贷款贴息和深入推进“五助”工程提供了资金保障。 助推金融机构与创业主体紧密合作,进一步扩大就业规模。年初,区扶贫“三会”下达给各街道扶贫贴息贷款1亿元指导性计划。各街道扶贫分会在疫情期间努力创新,辛勤工作,使扶贫贴息贷款发放有序推进。截止6月30日发放扶贫贴息贷款13782万元,完成计划任务的137.82%。其中江浦街道完成3968万元,桥林街道完成2392万元,星甸街道完成2235万元,汤泉街道完成2552万元,永宁街道完成2635万元。在发放贴息贷款的工作中,重点向一、二、三产业的优质企业倾斜,向一批有效益的农业龙头企业和二、三产业中劳动密集型企业倾斜,向一批吸收就业能力强的新兴企业倾斜,为创业扶贫提供信贷支持,为就业增收奠定物质基础。严格规范扶贫贷款贴息,4月份,区扶贫“三会”下发6号、7号文件,各街道扶贫分会按照区扶贫“三会”这两个文件精神,坚持“三审查一公示”原则,建立台账,调查摸底,严格审核,确保2019年度扶贫贷款贴息发放精准兑现到位,真正让各类创业主体满意。 发挥体制优势,扩大帮扶济困群体。发挥体制优势,扩大帮扶群体,按照统一对象、统一标准、统一发放、统一监管“四统一”的原则,积极主动地配合区慈善总会、区残联、中国人寿财险公司等部门,扎实做好“五助”各项工作。一是助医资金30万元,已于4月26日发放到位,使200个家庭受益。二是助特(特殊学校)资金20万元,已于5月15日发放到区特殊学校,使162名在校学生和教职员工受益。三是助学资金25万元(其中市扶贫“三会”5万元)已发放到位,使1800多名学子受益。四是助残(残疾人康复中心)资金30万元已发放到位,使130多名残疾儿童家庭受益。五是助创(创业)资金5万元,近期将完成奖励办法制定工作,适时发放到位。根据中央、省、市委的部署要求,6月初,与区慈善总会各出资10万元,为淮安市淮安区六个镇省定低收入村里的低收入残疾人家庭添置电视机、微波炉、冰箱和购置帮助残疾人康复器材等,进一步改善残疾人的生活条件,逐步提高生活质量。6月上旬,与区慈善总会各出资10万元,帮助区对口帮扶县——陕西省镇安县设立留守儿童关爱基金。7月3日,与区残联、区慈善总会各出资8万元,联合举办区残障人士庆祝“七一”暨文艺汇演,丰富全区残障人群的精神文化生活,努力增强残障人群的工作、生活的自信心和顽强拼搏的斗志。7月16日向省扶贫基金会捐款10万元,用于支持苏北地区的助学活动。 凝聚各方力量,推进整村帮扶工作。近年来,随着拆迁力度的加大,刘公村在外地过渡老年人较多、租房居住困难、村民缺乏公共活动场所。为了解决目前存在的实际困难,刘公村投资300万元改造村小学,资金来源由街道财政拨款200万元,争取市民政局帮助解决100万元。按照上级“四清一治一改”的要求,刘公村计划投入200万元,继续美化村庄,提升村庄品质,改善村民生活环境,推进长效管理。资金来源由街道财政拨款150万元,争取市农业农村局帮助解决50万元。各街道扶贫分会联系本街道一个经济薄弱村(社区),在民生项目推进,落实支持资金,协调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都取得较好的成绩。 坚定政治站位,切实做好经常性工作。一是科技培训。各街道扶贫分会主动与所在街道相关部门配合,开展了对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如茶叶的生产与管理、特产水产养殖的要点与管理、蔬菜种植技术要点与管理等培训,共12期,培训人数达600人。二是调研宣传。全区有30篇文章,分别刊登在《浦口扶贫动态》、《南京市扶贫开发与老区建设》、《江苏老区》、《中国老区网》等。其中《江苏老区》刊登4篇,《南京市扶贫开发与老区建设》刊登10篇。《中国老区网老区人物》在2020年4月3日,全文刊登浦口区扶贫“三会”《永远坚守初心 续写扶贫新篇》,全文4500字,截止2020年6月30日网上浏览量已超过51000人次,使浦口区扶贫开发的做法和体会得到有效的传播。三是认真做好革命老区发展史出版与发行。经过三校,完成了《南京市浦口区革命老区发展史》的修改、校订工作,经中共南京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和南京出版社审定,于六月份正式出版发行。为充分发挥革命老区发展史存史、资政、育人作用,积极配合区党史工作办公室做好浦口区首套红色连环画读本的编绘工作。四是做好建档立卡户保险扶贫。6月6日,区扶贫“三会”和人寿财险公司,在汤泉街道召开建档立卡户保险扶贫恳谈会,总结行之有效的工作举措,在全区各街道推广,从而推动街道主管部门、村(社区)提高政治站位,相互配合,尽职尽责,把保险扶贫工作列入年终考核,上下联动,共同努力,使建档立卡户从保险扶贫中真正得到实惠。五是抓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的转化和落实。按照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在制度建设上重点抓好执行、督查、成效,在长效机制上下功夫,制订下发2020年区扶贫“三会”常务理事会工作要点、2020年区扶贫“三会”宣传工作要点。区有关部门对2019年度全区扶贫开发和帮扶救助志愿者(单位)进行了审定和确认,将浦委办【2020】18号文件下发全区各街道、各部门、各单位,进一步强化和规范志愿者队伍建设,为全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贡献智慧和力量。5月中旬,区扶贫“三会”领导和有关人员分别深入到各街道扶贫分会考察调研,与各街道党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农经办负责人和街道扶贫分会长共同就农业专业合作社生产经营和带动周边农户就业增收、创业脱贫等实际情况,进行实地谋划和探讨,努力把开发式扶贫和帮扶济困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5月18日,江苏省老区开发促进会、江苏省扶贫基金会、江苏省扶贫开发协会下发苏扶贫(2020)15号文:为大力弘扬济贫帮困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爱心奉献精神,对一批个人和单位予以表彰,以资鼓励。南京市浦口区扶贫基金会荣获江苏省扶贫“三会”2019年度济贫帮困爱心奉献奖,是全省区、县中唯一获得此项殊荣的扶贫基金会。 (区扶贫“三会”)
--区扶贫“三会”上半年工作综述
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扶贫“三会”关心指导下,区扶贫“三会”坚持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始终坚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忠诚践行“扶贫开发、帮扶济困,感恩建设老区、促进共同富裕”的宗旨。在统筹做好防控疫情的同时,坚持从实际出发,一手抓开发式扶贫,一手抓帮扶济困,充分发挥体制优势,依托金融信贷支持,依靠创业实体平台,扩大稳定性就业规模,拓展临时性就业岗位。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巩固“双扶双赢”成果。坚持依法依规做好公益募捐,管好用好财政贴息资金,按照把控风险的原则,确保区扶贫基金会基金保值增值。
认真学习上级有关会议(文件)精神,打赢脱贫攻坚战。通过学习、讲座、考察、走访等多种形式,认真学习全国“两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上下同心,脱贫攻坚,决战决胜。认真学习省、市扶贫“三会”理事会议精神和《2020年工作要点》,认真学习省扶贫“三会”苏扶贫(2020)7号文——6月11日省委副书记任振鹤在省扶贫“三会”走访调研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统一思想,突出重点,唯实创新,精准发力,打造特色。认真学习区委、区政府召开的全区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细化措施,主动协调,热情服务,多方联动,为全面完成年度脱贫攻坚各项目标任务努力工作。
精心组织防控疫情公益募捐,协调推进复工复产。自2月初以来,区扶贫“三会”坚持依靠党政统一领导,全社会积极参与,重点骨干企业支持的指导原则,做到不越位、不缺席、勇担当,积极响应省、市扶贫“三会”为防控疫情网上一起捐的号召,在全区扶贫系统,广泛动员部署防控疫情专项募捐工作,形成了全区扶贫系统工作人员带头捐,工作群、同学群、战友群、员工群、亲属群等各类微信群共同参与捐的喜人局面。自2月18日至3月5日,全区有5166人次参加防控疫情网上一起捐,捐赠善款共计33.503807万元。同时,按照省、市扶贫“三会”的部署要求,将所有捐赠善款全部用于奖励南京市、浦口区支援武汉抗击疫情一线的医务人员。协调推进复工复产,在疫情期间,积极帮助桥林街道马涛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排忧解难,2月24日,将2019年省、市扶贫“三会”联合开展的“99公益日”公开募捐的18.18万元汇到合作社,用于购置水稻耕种收机械、农机维修和农田沟渠涵闸配套设施建设。2月27日,区扶贫“三会”领导和桥林街道扶贫分会负责人专题研究项目建设推进和资金管理等相关事宜,努力使项目建设早日完成,发挥带动农户勤劳致富的积极作用。积极帮助神六机械公司、江苏佳汇公司等26家工商企业,在用工、流动资金及原辅材料供应等方面进行协调,为复工复产做好服务保障等工作。
广泛宣传动员,积极开展公益捐款。据统计,自2019年11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全区有23家企业(单位)向区扶贫“三会”捐款,捐款资金累计达198万元,为全区开发式扶贫贷款贴息和深入推进“五助”工程提供了资金保障。
助推金融机构与创业主体紧密合作,进一步扩大就业规模。年初,区扶贫“三会”下达给各街道扶贫贴息贷款1亿元指导性计划。各街道扶贫分会在疫情期间努力创新,辛勤工作,使扶贫贴息贷款发放有序推进。截止6月30日发放扶贫贴息贷款13782万元,完成计划任务的137.82%。其中江浦街道完成3968万元,桥林街道完成2392万元,星甸街道完成2235万元,汤泉街道完成2552万元,永宁街道完成2635万元。在发放贴息贷款的工作中,重点向一、二、三产业的优质企业倾斜,向一批有效益的农业龙头企业和二、三产业中劳动密集型企业倾斜,向一批吸收就业能力强的新兴企业倾斜,为创业扶贫提供信贷支持,为就业增收奠定物质基础。严格规范扶贫贷款贴息,4月份,区扶贫“三会”下发6号、7号文件,各街道扶贫分会按照区扶贫“三会”这两个文件精神,坚持“三审查一公示”原则,建立台账,调查摸底,严格审核,确保2019年度扶贫贷款贴息发放精准兑现到位,真正让各类创业主体满意。
发挥体制优势,扩大帮扶济困群体。发挥体制优势,扩大帮扶群体,按照统一对象、统一标准、统一发放、统一监管“四统一”的原则,积极主动地配合区慈善总会、区残联、中国人寿财险公司等部门,扎实做好“五助”各项工作。一是助医资金30万元,已于4月26日发放到位,使200个家庭受益。二是助特(特殊学校)资金20万元,已于5月15日发放到区特殊学校,使162名在校学生和教职员工受益。三是助学资金25万元(其中市扶贫“三会”5万元)已发放到位,使1800多名学子受益。四是助残(残疾人康复中心)资金30万元已发放到位,使130多名残疾儿童家庭受益。五是助创(创业)资金5万元,近期将完成奖励办法制定工作,适时发放到位。根据中央、省、市委的部署要求,6月初,与区慈善总会各出资10万元,为淮安市淮安区六个镇省定低收入村里的低收入残疾人家庭添置电视机、微波炉、冰箱和购置帮助残疾人康复器材等,进一步改善残疾人的生活条件,逐步提高生活质量。6月上旬,与区慈善总会各出资10万元,帮助区对口帮扶县——陕西省镇安县设立留守儿童关爱基金。7月3日,与区残联、区慈善总会各出资8万元,联合举办区残障人士庆祝“七一”暨文艺汇演,丰富全区残障人群的精神文化生活,努力增强残障人群的工作、生活的自信心和顽强拼搏的斗志。7月16日向省扶贫基金会捐款10万元,用于支持苏北地区的助学活动。
凝聚各方力量,推进整村帮扶工作。近年来,随着拆迁力度的加大,刘公村在外地过渡老年人较多、租房居住困难、村民缺乏公共活动场所。为了解决目前存在的实际困难,刘公村投资300万元改造村小学,资金来源由街道财政拨款200万元,争取市民政局帮助解决100万元。按照上级“四清一治一改”的要求,刘公村计划投入200万元,继续美化村庄,提升村庄品质,改善村民生活环境,推进长效管理。资金来源由街道财政拨款150万元,争取市农业农村局帮助解决50万元。各街道扶贫分会联系本街道一个经济薄弱村(社区),在民生项目推进,落实支持资金,协调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都取得较好的成绩。
坚定政治站位,切实做好经常性工作。一是科技培训。各街道扶贫分会主动与所在街道相关部门配合,开展了对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如茶叶的生产与管理、特产水产养殖的要点与管理、蔬菜种植技术要点与管理等培训,共12期,培训人数达600人。二是调研宣传。全区有30篇文章,分别刊登在《浦口扶贫动态》、《南京市扶贫开发与老区建设》、《江苏老区》、《中国老区网》等。其中《江苏老区》刊登4篇,《南京市扶贫开发与老区建设》刊登10篇。《中国老区网老区人物》在2020年4月3日,全文刊登浦口区扶贫“三会”《永远坚守初心 续写扶贫新篇》,全文4500字,截止2020年6月30日网上浏览量已超过51000人次,使浦口区扶贫开发的做法和体会得到有效的传播。三是认真做好革命老区发展史出版与发行。经过三校,完成了《南京市浦口区革命老区发展史》的修改、校订工作,经中共南京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和南京出版社审定,于六月份正式出版发行。为充分发挥革命老区发展史存史、资政、育人作用,积极配合区党史工作办公室做好浦口区首套红色连环画读本的编绘工作。四是做好建档立卡户保险扶贫。6月6日,区扶贫“三会”和人寿财险公司,在汤泉街道召开建档立卡户保险扶贫恳谈会,总结行之有效的工作举措,在全区各街道推广,从而推动街道主管部门、村(社区)提高政治站位,相互配合,尽职尽责,把保险扶贫工作列入年终考核,上下联动,共同努力,使建档立卡户从保险扶贫中真正得到实惠。五是抓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的转化和落实。按照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在制度建设上重点抓好执行、督查、成效,在长效机制上下功夫,制订下发2020年区扶贫“三会”常务理事会工作要点、2020年区扶贫“三会”宣传工作要点。区有关部门对2019年度全区扶贫开发和帮扶救助志愿者(单位)进行了审定和确认,将浦委办【2020】18号文件下发全区各街道、各部门、各单位,进一步强化和规范志愿者队伍建设,为全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贡献智慧和力量。5月中旬,区扶贫“三会”领导和有关人员分别深入到各街道扶贫分会考察调研,与各街道党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农经办负责人和街道扶贫分会长共同就农业专业合作社生产经营和带动周边农户就业增收、创业脱贫等实际情况,进行实地谋划和探讨,努力把开发式扶贫和帮扶济困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5月18日,江苏省老区开发促进会、江苏省扶贫基金会、江苏省扶贫开发协会下发苏扶贫(2020)15号文:为大力弘扬济贫帮困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爱心奉献精神,对一批个人和单位予以表彰,以资鼓励。南京市浦口区扶贫基金会荣获江苏省扶贫“三会”2019年度济贫帮困爱心奉献奖,是全省区、县中唯一获得此项殊荣的扶贫基金会。
(区扶贫“三会”)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南京市乡村发展促进会、南京市革命老区经济开发促进会、南京市扶贫开发基金会苏ICP备2023055283号-1